歡迎訪問滄州海納建筑機械有限公司官網
如何圍繞耐磨泵管企業獲取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不斷優化企業的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國內企業在組織創新方面做了很多積極的探索,海爾張瑞敏提出“企業無邊界、組織無領導、供應鏈無中心”等新的管理理《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都是在新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針對制造業發展提出的戰略舉措,兩者有許多共同點重點都是要把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通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讓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因此,《中國制造2025》也被稱為中國版的德國“工業4?!?。德國“工業4.σ”是瞄準新—輪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而《中國制造2025》不僅要應對新的科技革命,還要顧及到規模龐大的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整個制造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兩者殊途同歸,但在“殊途”上,“中國制造2025”的任務比德國實現“工業4.0”更復雜艱巨。因為德國制造業已有強大的技術基礎,將通過推動兩化融合等信息技術直接邁向“工業4.0”,而中國制造業則需同時推動“工業20”工業30和“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的主線是加強創新驅動。這又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從財稅政策到人才教育,從產學研結合到企業融資。
在這過程中,耐磨泵管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根本路徑《中國制造2025》框定了一條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型之路,從2015年到2025年,在《中國制造2025》的引領之下,我國經濟將進一步深行于“穩增長、調結構”的新常態中,依托制造業的持續發力創造創新,不斷加快工業化進程,從而進一步鞏固筑牢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順應趨勢變化,推動并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在此過程中,許多企業也將同時迎來大量機遇和挑戰。對處于落后產能鏈條上的企業而言,需要考慮業務轉型、科學發展;對更多的朝陽產業,尤其是科技型企業而言,未來10年將是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黃金時期,而在***承諾財稅、金融、人才等政策都將給予傾斜的有利條件下,能否抓住機遇實現飛越,仍是中國創造、中國裝備及中國品牌尋求地位與優勢確立的決定性因素。要知道,在今天的科技時代里,掌握核心技術始終是企業生存發展的***要務。
①把兩化深度融合作為主要著力點。德國“工業40”戰略與我國提出的兩化深度融合有很多相通之處,在某種程度上,兩化融合可稱為我國“工業的30”,兩化深度融合可以說是我國“工業的40”。在新的發展背景下,只有將信息化的時代特征與我國工業化歷史進程緊空結合起來,把兩化深度融合作為主線,才能為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動力,也才能在向工業化邁進的過程中占得先機②超前部署建設***信息物理系統網絡平臺。信息物理系統將改變人類與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物質生產力、信息生產力,能源、材料和信息三種資源高度融合,將使未來產業發生真正革命性的變革,對未來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美、德等世界工業強國都髙度重視信息物理空間構建,加強戰略前瞻部署,并取得積極硏究進展。中國要決勝未來的競爭,必須在構建信息物理系統網絡平臺上先行一步。一方面,在***新的信息化發展戰略中加強對CPS的總體布局,研究制定CPS建設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發展路徑和政策舉措。同時,在制造業發展、智慧城市建設、***網絡和信息安全等工作中加強前瞻部署和應用推廣。另-一方面,可借鑒美國組建“***制造創新網絡中心的做法,組建一批***信息物理系統網絡平臺,負責承擔基礎理論研究,組織力量研發CPS軟件、傳感器、移動終端設備等工具和裝備,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的開發應用③啟動***智能制造重大專項工程。智能制造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的新趨勢,智能設備和生產手段在未來必將廣泛替代傳統的生產方式。當前,我國在智能測控、數控機床、機器人、新型傳感器、3D打印等領域初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